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孟维仑 通讯员 陈园园)立夏时节,行走在武安市阳邑镇的山林田野间,智能摄像头在云端实时监测边坡动态,新栽的树苗为裸露山体披上绿装,巡查员的红马甲在林间若隐若现……这是该镇创新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监管体系带来的生动图景。今年以来,阳邑镇通过多元手段织密生态安全网,在青山守护中蹚出了一条科技赋能、系统治理的新路径。
网格巡查,人防开起流动守护
“每天不定时巡查,发现异常立即上报”。龙务村巡查员郭袁斌用巡查脚步丈量着绿水青山的守护责任。阳邑镇切实履行属地主体责任,对全镇历史遗留采石点开展“拉网式、地毯式”全域排查,将全域划分为24个责任网格,配备38名专职巡查员,组建起由镇执法队、国土所、村级巡查的网格联动机制,通过“定人、定岗、定时、定责”四定管理,实现动态巡查。今年以来,累计发现并处置早期风险隐患11起,真正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生态修复,物防重塑青山肌理
“你看这一大片柏树全都活了,长得多好!”阳邑镇东井村“老”包村干部赵天增,指着植树节时镇机关全体在东井村边废弃矿点栽种的柏树,难掩欣喜。为遏制盗采,阳邑镇在柳河、杏花等6个村,通过“喷漆预警+植被固土+工程修复”组合拳,完成9处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累计喷绘警示标识2300平方米,通过栽植固坡植物,曾经斑驳的裸露岩壁和荒芜的土地已变身“生态绿地”,让“伤疤”山地重焕生机。
数字赋能,技防构筑云端防线
“以前靠双腿巡查,现在轻点手机就能掌控全局。”阳邑镇党委书记裴立军展示着手机上的监控画面和数据。8双“智慧之眼”24小时注视着6个行政村的历史采石点的实时动态。随着最后一批智能监控设备调试完成,阳邑镇正式开启了“网格巡查+云端监管+生态修复”的矿产资源三防立体监管体系新模式。阳邑镇选取了8个精准监控点位,安装了采用太阳能供电的4G高清摄像头,355度云台旋转、智能追踪,实现无死角监控。系统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可自动捕捉机械进场、山体开挖等异常活动,实时推送预警信息至镇执法平台。配套开发的APP将全镇执法队员、24名网格员纳入响应体系,形成"前端感知—智能预警—快速处置"的监管闭环。
从“人海战术”到智慧管控,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武安市阳邑镇的三防监管体系正持续释放叠加效应,用创新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坚决守牢自然资源生态保护底线。未来,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片新绿,都将见证科技与匠心共绘的生态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