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邯郸市就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张隽
2025-05-09 16:20: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隽)5月9日上午,邯郸市政府新闻办就邯郸市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邯郸市应急管理局二级调研员王凤鸣介绍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情况。邯郸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郭明华、邯郸地震监测中心站站长闫俊岗、邯郸市红十字中安防减灾服务中心主任谷仓,共同回答媒体记者提问。实录如下:

  邯郸市委宣传部四级主任科员 冯路璐: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邯郸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邯郸市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市应急管理局二级调研员王凤鸣先生,请他介绍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情况。同时,我们还邀请到了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郭明华先生、邯郸地震监测中心站站长闫俊岗先生、市红十字中安防减灾服务中心主任谷仓先生,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王凤鸣先生作介绍。

  邯郸市应急管理局二级调研员 王凤鸣: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河北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对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市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组织隐患排查,努力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防范应对灾害风险,切实提升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奋力开创邯郸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提供强力保障。

  一、明确宣传主题和主要任务

  2025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聚焦排查群众身边的灾害隐患,突出涉灾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组织开展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推动安全防范措施深入群众、落到基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今年防灾减灾日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增强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立足灾害风险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深刻汲取灾害教训,落实落细防范应对措施,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

  二、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隐患排查整治

  今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我们坚持传统和新兴媒体相结合,谋划开展多形式宣传活动。一是全面发动。组织各县(市、区),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充分运用影音宣传、视频直播、网络讲座、现场咨询等形式进行宣传,做到电视有图像、报纸有文字、广播有声音、网络有互动,唱响“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主旋律,高质量推进防灾减灾科普宣教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二是加大基层培训力度。突出灾害信息员、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巡查员、社区网格员、社会应急志愿服务队伍等基层重点培训对象,深入开展政策宣讲,强化灾害信息报送、隐患辨识、避险转移等实务培训,提高灾害排查治理能力。三是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市防减救灾办组织录制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讲座,全方位宣传普及公众普遍关心的防暴雨洪涝、防地震、火灾逃生、急救等知识技能。四是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紧盯洪涝、地震和地质、森林草原、气象等各类灾害,重点对桥涵隧道、居民自建房、低洼易涝点及城市地下空间、河道堤防、塘坝水库、尾矿库、山洪和地质灾害危险区、森林草原火险区等深入开展各类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分区域、分灾种、分行业建立灾害风险隐患治理台账,采取闭环管理方式及时整改治理。五是加强应急演练。针对灾害隐患排查情况,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细化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参与度高、联动性强、形式多样的实战化应急演练。在基层一线,重点突出磨合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提高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事故损失。

  三、全力防范应对自然灾害

  一是认真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抓实抓细火灾防控,划定县、乡、村三级联防联控责任区635个、网格5333个,网格化管理重点人群,严打野外违法用火。在高火险期和高风险区域落实指挥场所、人员力量、扑救装备“三靠前”。二是以极限思维抓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创新建立的“321”工作机制,遇有强降雨提前3天预警、提前2天采取措施、提前1天转移人员,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三是科学有效开展地震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加速推进全市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重点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强化现场监管,配合做好大震震源探查项目、重大地震灾害源探查项目。核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66处,全部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四是加强气象灾害预警联动。加密重点部门会商频次,明确高级别预警天气的“五停”措施和联动机制,实现预警信息直达基层一线。五是扎实做好冬春救助工作。争取中央、省级冬春救助补助资金658.4万元,完成了2023—2024年度冬春救助工作任务,惠及11个县(市、区)3.2万余人,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在这里,诚恳希望新闻媒体、记者朋友对我市防灾减灾活动以及各级各部门防灾减灾工作予以更多关注和报道,进一步扩大社会宣传面。

  邯郸市委宣传部四级主任科员 冯路璐:

  感谢王凤鸣先生的权威发布。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一、针对邯郸市当前的防灾减灾形势,请介绍一下应急管理部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邯郸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 郭明华:

  答:一是健全体制,优化整合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参照省级机构设置,结合邯郸实际,设立了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由62个部门(单位)为成员,涵盖了原市减灾委员会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政府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所有成员单位,切实增强了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议事协调职能作用。二是完善气象监测网络,全市新建常规气象观测站50套,新建称重式单雨量自动站11套,升级加固常规自动站142套。三是科学优化防洪体系,加快水库、河道综合整治和堤防达标、蓄滞洪区和平原调蓄等工程建设,谋划实施33个水利项目,推动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洺河综合治理、蓄滞洪区工程与安全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一批水利工程实施建设。四是加强重点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统项目建设,新建和改造防火道路644.97公里,目前项目161条道路已全部开工建设。五是完成了邯郸市主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布局专项规划和5处县级、238处乡级、5000处村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全市避难场所达到5323处,总面积2769.89万平方米。六是落实各级各类救援队伍(含乡、村级专兼职队伍)6130支、15.87万人,市、县、乡三级救援队伍增配价值1.87亿元的五大类应急救援装备10078台(套),显著提升了各级应急抢险救援水平。七是政策性农房保险实现了全市所有农户农房全覆盖,巨灾保险实现了全市城乡居民全覆盖。

  二、目前,邯郸市社会救援力量在参与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邯郸市红十字安防减灾服务中心主任 谷仓:

  答:社会救援力量本就是来自社会各界的自发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众组织。以邯郸市红十字中安防减灾服务中心为例,我们组建于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救援期间,共参与了包括汶川5.12在内的地震、地质、洪涝等灾害救援行动。

  首先,灾害面前快速反应,是社会救援力量的突出特点。由于社会救援力量行业分布广泛、服务领域宽、组织灵活,便于跨区域救援,能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就近投入救援,承担了灾害初期人员转移、抢救以及道路抢通等任务,为抢险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其次,救灾物资筹集渠道多。通过筹集资金、配发物资,为灾区提供补充性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在装备上还配备了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重型装备,可与政府救援力量形成技术互补。在我市灾害救援工作中,邯郸市红十字中安防减灾服务中心联系到了特步、深圳壹基金、北京蓝蝶基金等机构为灾害区域募集大量救灾物资,及时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再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形式灵活。多年来我们走进学校、企业、农村、社区、机关等场所,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并积极联动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国内多家基金会合作,实施了包括温暖包、焕新乐园、向灾害SAY NO、心“动”计划、暑期防溺水专项行动、校园交通安全行等多项公益项目,2024年邯郸中安联合新东方壹基金为河北省争取到灾后重建项目——青少年生存训练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一百四十多所学校开展了二百余场防减灾培训,七千多名家长和志愿者参与,累计两万余名青少年获益。

  除此以外,我市还有曙光救援队、蓝天救援队、太行救援队、水上救援队等多支社会救援力量活跃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他们也同样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地震地质灾害防范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之一,请问邯郸市有哪些地震监测手段?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地震监测中心站站长 闫俊岗:

  答:当前邯郸地区有各类地震观测台站122个,包括测震、地球物理两大观测站网。

  测震站网主要通过实时监测地表运动,第一时间产出发震时刻、震中、震级等要素信息,提供地震速报、地震预警、烈度速报等服务产品。目前,邯郸地区具备秒级地震预警、分钟级地震速报和烈度速报能力,可在震后第一时间为政府救灾决策、行业减灾处置、公众紧急避险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持续累积的地震序列数据,还是开展地球内部构造研究和震后趋势判定的基础。

  地球物理站网涵盖形变、流体、电磁等观测。通过监测地壳位移和应力变化、地下水位水温变化、地球电磁场变化等数据,捕捉区域深部地球物理信息,及时识别和跟踪异常变化,开展异常分析处理,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我们还结合群测群防体系,构建了“专业与群测、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立体式、多方法地震观测网络,显著提升了地震监测的精度、时效性和可靠性,为地震科学研究、地震灾害预警及应急响应决策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数据支撑与技术保障。

  邯郸市委宣传部四级主任科员 冯路璐:

  感谢3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4位嘉宾的翔实发布与答问。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
防灾减灾,灾害,应急管理,新闻发布会
责任编辑:张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