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晓宁)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也是中国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日,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与曲周县共建的“绿色吨半粮”千亩示范方取得新突破。当天,国家玉米产业体系专家、高校科研团队、地方农技人员以及农户代表组成的测产队伍,对曲周县胡近口、王庄、郎屯、马庄、河固李庄等千亩方夏玉米进行测产观摩。
曲周县“绿色吨半粮”千亩示范方测产观摩会现场。中国农业大学 供图
吉林省农科院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王永军,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杜雄、河北工程大学教授马保国、邯郸市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站站长段美生、曲周县农业农村局研究员王寒菊等作为专家组对5个千亩方进行实收测产。其中,王庄千亩方测产结果为826.6公斤/亩,结合今年6月小麦季实收730.8公斤/亩,冬小麦夏玉米全年亩产达1557.4公斤/亩,氮肥偏生产力达57.7 kg/kg,较千亩方周边农户传统种植每亩增产26.4%,增效48.0%,减排32.7%,节水21.0%,再次突破了“绿色吨半粮”目标。
王庄千亩方是曲周“绿色吨半粮”工程的起始点,由中国农业大学与曲周县联合农业农村部、河北省政府以及10余家科研单位于2023年4月共同启动,2024年10月首次实现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亩产1.52吨(1522 kg)(冬小麦亩产725 kg,夏玉米亩产797 kg)。2025年河北省粮食作物经受严重极端气候,冬小麦遭受低温干旱寡照、夏玉米生长前期高温干旱、后期连续阴雨寡照等多重极端胁迫,因此王庄千亩方2025年再次突破“绿色吨半粮”目标,并在2024年基础上继续增产、增效、减排实属不易,这得益于高产群体构建、绿色智能肥料、叶面营养调控以及深耕培肥等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全面提升了作物系统抗逆性。
曲周县“绿色吨半粮”千亩示范方测产现场。中国农业大学 供图
王庄千亩方再次突破是中国农业大学与曲周县校地合作整建制推进“绿色吨半粮”的成功点之一。2025年4月份,曲周县与中国农业大学还在全县10个乡镇共建立了11个绿色吨半粮千亩示范方,为保障示范方发展,建立了校-地协同机制,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师生建立攻关团队,县领导分片指导,地方农技人员和乡镇协调,从科技、人力、资源进行全方位保障。经过不懈努力,胡近口、郎屯、马庄、河固李庄4个千亩方玉米产量达到791.4~860.0公斤/亩,平均增产22.3%,氮肥增效35.0%,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作为曾经的盐碱地,如今仍是中低产田的邯郸市曲周县,成功创建“绿色吨半粮”对全国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曲周不仅形成了绿色增粮的技术模式,也形成了科技小院研究生自主创业的农场主式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为生产实战场景中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战略实施的典型模式。
曲周县“绿色吨半粮”千亩示范方测产现场。中国农业大学 供图
当前,中国农业大学依托全国科研院所、肥料产业等协作网,“绿色吨半粮”行动正在全国大面积开展,河北、山东、河南、新疆等地陆续突破了“绿色吨半粮”目标,为全国粮食安全与绿色发展提供了更多示范样板。张福锁院士10月15日在2025年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WAFI)正式发布“绿色吨半粮”全球行动计划,这是全球农食系统创新联盟倡议后的第一个行动,为世界绿色增粮与全国粮食安全提供中国实践方案,为加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与气候挑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