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邯郸市就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提升活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召开新闻发布会
来源: 冀云  韩晓寒
2025-08-09 17:45: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韩晓寒)8月8日上午,邯郸市政府新闻办就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提升活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召开新闻发布会。邯郸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李之杰介绍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提升活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相关工作情况,邯郸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玉成,邯郸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武一平,邯郸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信栓力,共同回答媒体记者提问。实录如下: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吕志锋: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邯郸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提升活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李之杰先生,请他介绍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提升活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相关工作情况。同时,我们还邀请到了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玉成先生,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武一平先生,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信栓力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李之杰书记作介绍。

  邯郸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 李之杰: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邯郸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邯郸市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提升活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工作进展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人民群众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暖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关注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提出了包括公共服务中心在内的五大中心建设目标,多次就解决人民群众就医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进行安排部署。市卫健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强化教育培训和考核评价,创新服务理念和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态度,促进行业作风根本好转,全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便捷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7月份以来,国家层面在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开展医德医风集中整顿,开展七个方面的查摆整治,规范诊疗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强力推进实施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务实方案。市卫健委聚焦医疗管理失范、服务态度不佳、技术能力不强、医务人员不当牟利等行业突出问题,精心谋划制定集群式工作方案,先后出台《邯郸市医德医风教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升医疗服务“十二项改革措施”》《开展全市住院费用病例核查规范诊疗行为》等一系列务实工作方案,强力推进工作实施。组建了市医德医风工作专班,完善推进机制,定期进行调度,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强化部门协同,会商联动发力。健全完善与市医保局会商制度,定期召开会商会议,联合制发《邯郸市医疗服务不规范行为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开展规范诊疗专项整治行动,同向发力,整治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诊疗、不合理收费及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问题,纠治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对违规行为依纪依规依法严肃处理。

  三是弘扬大医精神,培育清新医风。在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的同时,持续开展廉政教育,坚持“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畅通医患沟通渠道,倾听群众诉求,为患者解疑答惑,让群众感受到真诚和关怀;组织开展医德医风知识竞赛、“赵都名医”评选等,凝聚卫健力量,树立医德榜样,激励医务人员不断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关心关爱职工生活,合理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增强医务人员归属感,引导医务人员做爱岗敬业的典范。

  二、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提升医德医风

  一是围绕思想认识,开展法纪法规教育。各医疗机构全面梳理医德医风教育整顿内容,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省市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部署要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等法规文件。围绕医德医风七个方面深入动员教育,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自查自纠,全面加强思想文化、法纪法规教育,牢固树立依法执业意识,强化职业操守养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定。

  二是围绕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制度建设整治活动,严查医疗机构及内设科室核算机制、院外购药制度、医德考评制度、违规违纪人员处理等方面制度建立与落实的短板漏洞;开展诊疗规范整治活动,严查不合理诊疗、不合理计费、病历书写不规范、知情同意不签署等问题;开展腐败问题整治活动,严查利用职务之便谋利,在招投标、药品耗材设备采购、“三重一大”、干部选任、调配、晋职晋级等方面的违纪违规问题;开展行风整治活动,严查收受回扣、收受红包、索取或收受患者及其家属礼金、宴请、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欺诈骗保及服务态度差等问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倡导职工绿色出行缓解患者停车难问题,加强食堂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和就餐环境卫生等。

  三是围绕人文管理,全面提升内涵质量。开展“百姓看医院行风评议”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监督员、群众代表等到市中心医院、市妇幼医院、邯郸明仁医院、魏县人民医院等11家医疗机构评议行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开展医院文化提升活动,加强医院院史文化、医院精神、名医名科和廉洁文化宣传,扩大社会影响,组织文体活动,落实关心关爱医务人员举措。

  三、加强医院管理,提升诊疗服务能力

  一是不断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全市43家医疗机构与49家京津冀地区的高水平医疗机构签订了各类协议共71份,涉及20多个临床专科,在技术交流、人才培养、远程医疗等方面深度合作,引进新技术、新项目173项。全市11家医院已纳入京津冀医联体名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服务效能。

  二是“周末医学专家行”精准帮扶。今年以来全市共邀请来自京津知名医院专家教授1658人来邯坐诊、查房等,累计接诊患者2.09万人,指导手术1394台,组织学术讲座105场,参训人员达2.1万人次,有力提升我市医务人员技术能力。

  三是跨区域专科联盟协作共建。市中心医院对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成立“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邯郸区域分中心”“天坛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邯郸疑难重症疾病会诊中心”和“天坛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邯郸远程会诊中心”,以市政府名义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签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协议。邯郸市第一医院对接北京安贞医院,成立“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邯郸中心”“邯郸市儿童心脏诊疗中心”。搭建远程会诊平台,累计1388人次通过平台获取优质医疗服务途径。

  四是推进区域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全市共有4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了京津冀鲁检验结果互认、39家实现了京津冀影像检查结果互认,68家医疗机构对接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实现调阅共享。1-7月份,互认2.2万人次,节约就医费用230余万元。

  五是人才交流与培训。选派164人次赴京津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提升医院综合业务能力,填补了技术空白。

  六是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53家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225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统筹三级医院安排130人支援县级医院,门、急诊诊疗5.8万人次,培训县级医院人员3620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0余个。在全市建设“健康小屋”3393个,服务群众40余万人。抓实百强县医院提质行动,建设县级重点专科15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5个,引进应届大学毕业生、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等各类人才397名,县级医院质效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出台改革举措,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围绕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出台“十二项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下沉医疗资源畅通沟通渠道,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1.建设一体化门诊。在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汇聚多学科门诊,配置必要的检查检验设备,根据不同服务群体需求建设“一体化门诊”。46家医院设置“老年一体化门诊”,接诊患者20.4万人次;30家医院建设“专科一体化门诊”,接诊患者10.7万人次,解决患者楼上楼下多诊室奔波的不便。61家医院设立院长专家门诊,接诊患者6.9万人次。

  2.建设专病诊疗中心。融合相关专业集中区域建立以心脑、骨科等常见、多发病为主的专病诊疗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解决患者“一站式”就医需求。全市12家医院建设29个专病诊疗中心,接诊患者14.2万余人次;57家医院建设MDT门诊71个,共接诊8.9万人次。

  3.专家门诊区建设。最大限度集中设置专家门诊区,为患者提供“团队式”专家服务。71家医院已设立专家门诊区,共接诊28.2万人次。

  4.推广智慧医疗。全市62家医院实现就诊一码通,65家医院实现诊间支付及刷脸支付,43家医院开通床旁结算,诊间支付率平均53.3%,床旁结算率42%。36家医院开通自助开单,自助开单1.76万人次。

  5.优化诊疗流程。医院已全部实现挂一次号顶三天,惠及26.1万人次,减免金额509.4万元。56家医院实现30分钟内精准预约,预约132万人次,门诊患者平均等待时间12.75分钟。53家医院开通夜间门诊,56家医院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16.5万人次;55家医院实现影像结果当日出,惠及15.2万人次。9家医院开设日间手术,服务62万人次;9家医院开通预住院,接诊5135人次。

  6.拓宽患者购药渠道。在医疗机构建立药品短缺预警机制以及短缺药品购买登记配送制度,推广医保双通道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进一步方便患者购药,规范院外购药审核机制,严防利益输送。68家医院开通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外配处方29.1万人次。68家医院建立短缺药品预警机制及短缺药品配送制度,服务488人次。

  7.推行陪护陪诊服务。为减轻家属负担、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推行陪护陪诊服务,积极探索实行无陪护病房。65家医院推行陪护陪诊服务,服务6.96万人次。

  8.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提供个性化营养餐、体检定制等服务。试点实行“家庭病床”,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精准对接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医疗服务需求。43家医院提供个性化营养餐,服务1.7万人次;39家医院开通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5894人次;34家医院提供个性化体检套餐,服务2.1万人次。

  9.开通热线服务。开通全市24小时心理援助服务热线、疼痛热线、感染热线等在线服务,方便患者就诊咨询。73家医院开通热线电话,接听电话1.6万人次。

  10.开设“名医基层工作室”。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名医基层工作室”,结合“健康小屋”“名中医基层服务驿站”等,鼓励退休专家到基层开设门诊,安排在职专家及退休返聘专家,每周到“名医基层工作室”坐诊1~2天,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专家优质服务。开设290个名医基层工作室,累计义诊968次,坐诊3686次,服务4万人次。

  11.设置院长接待日。79家医院设置院长接待日,安排院领导班子成员每周至少1次接待来访群众,接待3667人次,处理投诉意见442条,听取群众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另外,开展沉浸式就医体验行动,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职能科室负责人及家属以患者身份体验就医全流程,切身感受群众就医的难点、堵点和痛点。

  12.畅通医患沟通渠道。在住院部、门诊大厅等醒目位置设置“心愿树”,增设“码上办”、意见箱、投诉电话等群众意见反馈渠道,接到918条投诉意见,改进解决643项,打破医患沟通的壁垒,使沟通零距离、更加人性化,和谐医患关系。

  五、开展诊疗规范整治活动,促进合理诊疗

  一是严肃整治目标,务求取得实效。通过对省内其他城市常见病诊疗费用调研,结合群众投诉反映问题,确定流感、腹泻、脑梗死等30多个常见多发病病种为核查对象,自2024年12月开始,每半月组织开展一次病例核查,全面整治不规范医疗行为,目前已开展9次集中核查,核查病历1.3万余份,凡违规收费的一律视情况被处以扣罚绩效、停处罚权、通报批评、取消2025年职称晋升资格等处罚,起到了警示教育和震慑作用。

  二是强化调度,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市卫健委坚持月调度、典型病例月通报机制;对工作不力、核查效果不明显的,派出市级机动队进行复核复检;对提供不实病例的医疗机构进行全市通报。红红脸、出出汗,强力推动整治活动扎实开展。

  三是诊疗更趋合理,整治初见成效。通过对30多个常见病种核查前后平均次均费用对比,目前,28个病种在全省次均费用平均线以下,疑点问题数量及不合理费用下降占住院总收入的比重均呈稳步下降态势,特别是临床不合理检查费用占总核查费用比例下降了20个百分点。医疗机构建立完善规章制度10项,不合理诊疗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切实降低了群众就医负担,维护了群众就医权益,保障了医疗机构的公益性。

  下一步,我市将以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为契机,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抓实医德医风集中整治,持续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提升专项活动,提质增效降费用,便民惠民强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促进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行业作风根本好转,不断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谢谢大家。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吕志锋:

  感谢李之杰书记的权威发布。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市卫生健康委在全市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提升活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进展情况如何?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效?

  邯郸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玉成:

  医德医风教育提升活动开展以来,各医疗机构广泛动员,全面部署,从多层次、多角度组织实施医德医风教育培训,强化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养成,全面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如市中心医院建立严格的检查指征制度和检查结果共享机制来解决重复检查、无依据检查等问题;强化临床路径管理,定期对治疗方案进行评审和优化;药师团队对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查,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及时干预;实施严格的出院前费用审核制度,建立透明的收费标准公示系统。同时对收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准确无误地进行费用计算和收取。市第一医院完善医德考评机制和医德考评电子档案,与满意度测评、年终考核相结合,持续开展行风整治活动。定期组织医保、医务、财务等部门,深入临床一线进行抽查检查,促进医院合理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第二医院举办医患沟通座谈会,走访社会监督员代表,倾听来自患者和家属的心声和建议,使医院工作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市第三医院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门诊志愿服务,党员志愿服务前移一小步,群众就诊体验提升一大步。市妇幼保健院在门诊种植五彩斑斓的心愿树,搭建连接医患的桥梁,小小心愿树,暖暖医患情,成为增强医患之间信任与情感的纽带。市传染病医院开通24小时发热热线,专人接听解答群众发热有关问题咨询,并提供门诊和住院服务。市口腔医院开设午间、夜间延时门诊,规范建设口腔急诊,创新性建设“全天24小时”、全年无休门诊,破解就诊时间难题。坚持将所有车位让位于患者,有效解决患者停车难问题。将惠民爱老落到实处,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进行“口腔健康体检”,提供个性化口腔预防保健方案。还有其他公立医院如涉县中医院对公众免费开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开设“大门诊小病房”“夜间中医康复门诊”“中医健康夜市”等,做好每一件小事实事,赢得患者的满意。各医院积极落实开展“周末专家邯郸行”工作,邀请京津冀专家到邯开展医疗技术帮扶,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及群众就医满意度。

  截至目前,全市开展法纪法规专题教育活动506场、参加4.1万人次。开展住院病例规范性核查整治活动,共核查病例13362份,多名医务人员受到严肃处分。开展行风整治活动,拒收红包139个,涉及金额16万余元。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各医院倡导职工绿色出行,让车位给患者,增加停车场车位,加强院内交通管理,合理规划停车场地和交通路线,培训保安规范用语训练指导有序停车。

  在推进医疗服务提升方面,各医院按照市卫健委改善服务十二项改革措施要求,积极创造条件落实,有力提升服务能力,患者就医体验改善明显。

  整体来看,医德医风教育提升活动开展深入人心,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便捷舒适的就医体验正在逐步形成,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市中心医院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邯郸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武一平:

  邯郸市中心医院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委要求,以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为目标,系统推进医德医风建设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一是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建设。组织全院职工深入学习《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版)》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开展医德医风培训、警示教育4500余人次。同时,我们在门诊、住院部等场所设置意见箱,邀请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进行评议;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全面掌握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情况,创新开展“码上说”“心愿树”等形式多渠道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线上线下并举的形式,截至7月份,共收到投诉意见建议103条,患者心愿94个,改进服务76项。

  二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我院以解决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大力开展十二项改革举措。在全市率先成立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让老年患者一站式完成就诊、检查、检验等环节,截至目前已服务患者13.1万人次。整合多学科力量,成立了50个多学科联合门诊和23个专病门诊,已累计服务患者近4039人次。集中设立了专家门诊区,东、西两院区共200余名副高以上职称专家轮流坐诊,每月平均接诊患者8000余人次。通过精准预约系统,已为69.8万人次患者提供便捷预约诊疗服务。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的惠民举措,已为5.4万患者减免费用83.3万余元。夜间综合门诊为1372人次解决了夜间就医难题,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42.1万人次,门诊影像检查结果当日出具,惠及30.5万人次,门诊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由35分钟缩短至20.95 分钟。为拓宽患者购药渠道,搭建 “电子处方流转” 平台,便民配药近6.5万单。加强人文关怀,推行陪护陪诊服务,门诊陪诊1013人次,住院免陪照护服务2005人次。全院已实现“就诊一码通”“诊间支付”“刷脸支付”“床旁结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智慧服务;全院移动支付率88.5%,床旁结算率63.23%,让群众就医更便捷更高效。

  三是打造医疗服务“新亮点”。以“新质生产力+医疗”领航发展,开通无人机医疗物资空中运输,日均16架次,累计超5500架次。急诊救治提速增效,引进省内领先移动核磁设备,为598名卒中患者救治赢得黄金救治时间,救治效率提升50%。康复体系完善升级,成立全市首家三甲专业康复院区,提升区域综合服务能力。“五大中心”构筑高地,融媒体中心健康直播46场,发布科普视频53个。睡眠医学中心精准诊疗完成各类监测260人次,压力滴定40人,为多种睡眠疾病困扰的患者,提供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治疗方案。日间治疗中心高效运行收治459例。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治疗1587人次,使慢病患者治疗更便捷。非急救转运中心热线966120架起生命桥梁,服务7000余人,使群众出入院更快捷。城乡携手共促健康,“邯郸市中心医院魏县医院”“武安医院”“成安医院”相继揭牌,启动“进百乡入千村”项目,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群众不出县就享受三甲医院同质化服务。

  中心医院将持续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每一位踏进中心医院的患者,时刻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被关心、被治愈。感谢大家对市中心医院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将以更纯粹的初心、更精湛的医术,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希望与安康。

  市第一医院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建设行风清明的医院方面进行了哪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邯郸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信栓力:

  邯郸市第一医院在卫健委的领导下,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的问题,全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一是完善制度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我们构建了系统化、常态化管理机制,完善修订了20多项涉及医德医风的核心制度,汇编成册并发至每一个科室。定期组织医疗质量质控会议督导,抓好学科、专科评估。聚焦病历管理,每月抽查病历3200份,每月组织召开质量安全月度例会,对违规科室和个人进行教育和引导,以及必要的处罚,形成了比较严密的医疗质量管理闭环。开展“提高服务意识、注重服务细节”大培训,让医务人员学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理解患者的需求,为持续开展医德医风活动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是加强党建引领,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我们着力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共情能力、沟通能力及服务能力,我们全员培训了《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制定了《第一医院创建“无红包、无舆情、无纠纷、无事故、无障碍”医院活动方案》,组织开展自查自纠,深刻剖析问题根源,严防违规违纪现象发生。每周组织问题科室和当事人召开舆情投诉例会,院领导轮流参加舆情投诉例会,对投诉的舆情进行根因分析,着重改善患者体

  验。同时,我们制定了舆情投诉百分制考核制度,将全院科室和医务人员实行百分制管理,按投诉进行扣分并记录至年底医德医风档案与当月的绩效、评先评优、晋级晋职挂钩。

  三是持续开展“四医联动”,促进四个合理。四医联动涉及医疗、医保、医药以及医疗价格,促进合理用药、合理用耗、合理诊疗和合理检查。我们成立了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四医联动工作小组,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临床一线进行抽查,我们将医疗质量和运营质量统筹纳入“四医联动”检查,对违规收费、违规检查等问题做到事中监督、现场处置,加强教育引导,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同时,我们利用医保智能监管系统,加强了事中管理,促进了医院四个合理不断改善。

  四是重构就医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我们定期开展沉浸式患者体验,组织职能部门和临床一线的医生以患者的身份亲自体验就诊、住院、取药、出院等流程,发现问题并汇总分析,针对问题做系统性的整改。我们针对老龄化社会对医疗带来的挑战,针对老年人共病现象,多重用药现象,按照市卫健委的部署,开设了老年人一体化门诊,共接诊10.6万人次。我们整合了门诊资源,开设了15个多学科门诊团队,设置了专家诊区并优化了诊区环境,为4.7万人次提供了高端医疗服务,院长门诊共接待472人次,很好地解决了医院和社会、医生和患者的沟

  网上公开发布,征求社会群众意见,137万群众市民参与了此次投票活动,通过投票,遴选了22个以专家命名的专病门诊,专家们利用周六、周日时间,为人民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同时,我们不断地丰富门诊功能,开设了普通门诊、专病门诊、专家门诊、麻醉门诊、检验门诊、药学门诊,推进医疗服务关口前移,加大改善患者体验,获得了广泛好评。

  此外,我们实现分时段精准预约,统筹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统筹急诊患者和平诊患者,统筹主城区患者和县市区患者,统筹分院区患者和主院区的患者,实现了工作量和服务能力的高度平衡,使服务更加精准。我们预约人次为467944人次,占门诊量近一半。我们不断开展日间医疗服务,包括日间手术、日间雾化、日间病理等,尤其日间手术,患者从入院到手术到出院,时间控制在24小时,大大方便了群众,对质量、安全和技术要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已实现国家公布的702个日间手术病种和术式全覆盖,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日间手术占比择期手术的比例达到了30%,名列全省第一。我们也着力推行一次挂号顶三天活动,共免收数以十万计人次挂号费用60多万元,为患者节省了大量的费用。

  我们站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深度了解邯郸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不断完善自身功能,除在诊疗领域外,我们还推进向健康领域延伸,建设了睡眠中心、体重管理中心、体检中心、慢病中心和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等五大中心。我们推进向康复领域延伸,建设了心脏康复中心、晕厥康复中心和综合康复中心,近期,我们和国内顶尖的医疗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开展脑机接口、AI康复,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同时我们也按照卫健委的要求,大力推动创伤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卒中中心、MMC中心等在原有中心的基础上上水平,成为河北省示范中心、国家标准化中心,七大中心一年共接诊超过了7万人次。

  同时,我们建立多渠道医患沟通机制,设立院长接待日、工休座谈会等不同的形式,分类分层加强医患沟通,及时把握患者需求,有针对性的改善服务。在服务时间上我们也进行了拓展,开通了24小时的服务热线,安排10名的工作人员来负责接听,拓宽群众的诉求渠道。另外,我们针对定期收集的意见和舆情交办件,分类进行研判,涉及到管理的问题、环境的问题、服务态度的问题、费用清单的问题,积极培训医务人员,不但是提高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且还要在服务过程中使患者能够感到舒心和开心,充分尊重患者的就医体验和个人价值取向。

  邯郸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吕志锋:

  感谢4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4位嘉宾的翔实发布与答问。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
患者,就医,医德,医风,教育
责任编辑:韩晓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