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引擎·链式培养:管理类研究生“一核三维四链八驱”育人模式
来源: 长城网  柴博悦
2025-09-15 15:41:00
分享:

  河北工程大学管理类研究生教育始于2002年,依托管理工程与商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2个学术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年招生规模200人以上。为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对接国家新文科建设要求,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学院团队在长期教学实践和改革探索基础上,于2020年初以需求引擎链式培养”为导向,系统构建了管理类研究生“一核三维四链八驱”育人模式。

  该模式以需求引擎锚定区域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领下,通过“三维”搭协同桥、“四链”夯培养线、“八驱”强保障力,形成了链式培养的差异化育人体系。经4年实践检验与迭代优化,在提升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管理学科工程特色实力、助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一核”: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融入工程伦理与家国情怀,强化政治引领和价值塑造,确保研究生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

  “三维”:以需求引擎为牵引,构建科教融汇、产教融通、赛创融合三大核心路径,实现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的深度整合,促进多维育人要素协同联动。

  “四链”:以链式培养为支撑,打造基础理论链、应用实践链、创新驱动链、拓展发展链的递进式培养链条。基础理论链夯实学科根基,应用实践链对接行业需求,创新驱动链激发科研潜力,拓展发展链提升综合素养,全方位支撑管理类研究生全面发展。

  “八”:实施课程内容重塑、实践载体协同、项目任务牵引、导师差异化管理、评价分类优化、机制创新保障、赛事激发创新、思政文化浸润等八大策略,驱动“需求-培养”链条高效运转,通过多维度、全要素协同发力,强化融通创新实践,健全质量保障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支撑体系。

  本成果通过构建和实施,系统性地解决了研究生教学实践中的“掣肘”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实效性的培养体系。

  立德树人融入“浅表化”。思政与专业、工程实践脱节,工程伦理教育形式化,学生理想信念、行业责任感薄弱。成果通过“思政浸润”,将思政元素融入全培养过程,实现从“浅表”到“内化”。

  分类培养“同质化”。学术与专业学位目标模糊、方案趋同,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训练不足、专业型研究生实践历练缺失,难满足社会差异化需求。成果依托“导师差异化管理”“评价优化”,明确两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环节,破解“同质化”。

  教育要素“孤岛化”。管理学科与学校工程优势、科研前沿、产业需求融合不足,科教、产教、赛创的联动机制缺失,资源分散、特色不明。成果通过“三维路径”“实践协同”,建立跨领域协同机制,整合资源、彰显特色。

  培养过程“碎片化”。教学、实践、科研等环节衔接弱,质量监控单一,工程特色文化缺失,培养质量不稳定。成果以“四链”整合环节、“机制保障” 构建全周期监控,推动“碎片化”向“体系化”转变。

  本教学模式自2020年系统实施以来,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得到了有效推广应用,促进了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通讯员 柴博悦)

关键词
管理类研究生,育人模式
责任编辑:周龙
TOP